据统计,我市现有14处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地名。为更好挖掘地名背后蕴藏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与宁波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合组建项目组,推出“不忘来时路”红色地名巡讲活动,深入整理研究这些烈士的革命生涯和英雄事迹,让英雄的名字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爱国的地标。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柔石路”这一红色地名背后的故事。
宁海跃龙山下,有一条并不宽的道路,两旁樟树和茶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漫步于此,仿佛能看到柔石先生从这里出发,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它承载着柔石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和“台州式的硬气”,它就叫柔石路。让我们沿着柔石路,走进柔石故居,去触摸那段红色历史……
柔石,1902年出生,本名赵平复,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柔石出生于宁海城关西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为他取名为平福,希望他的出生能给家庭带来祥和幸福。然而当地有个同姓地主的儿子也叫平福,便不许柔石用这个名字,这给柔石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阴影,也为他今后无情地控诉旧社会对劳动人民肉体乃至精神的摧残,埋下了种子。
位于柔石路1号的柔石故居
他自幼便在艰难的环境中挣扎成长,但生活的困苦并没有磨灭他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聪慧的天资,他在学业上不断进取,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激发了他肩负历史使命,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他的文学思想和革命追求发生了巨变,他看到了新的光阴和火焰,他与鲁迅先生共创朝花组建“左联”,和相同抱负的年轻人奋发图强,为党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在冯雪峰的介绍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革命抉择。
柔石和鲁迅(创作画)
柔石的一生充满了热血与激情。他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以笔为刃,剖析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他的文字犹如一把犀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割开社会的病灶,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那深深的震撼。他的作品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反动统治的强烈批判。他在文学的天地里辛勤耕耘,试图用文字唤醒沉睡的人们,激发他们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
然而,柔石并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更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在那个动荡不安、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与反动势力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不畏强权,不惧艰险,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传播着革命的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柔石诗歌《战》
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柔石与殷夫等一起被捕。2月7日,柔石、殷夫等24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反动派集体枪杀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刑场。他们就义后,“左联”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反动派的暴行,得到国内外进步力量的支持。
左联五烈士就义(创作画)
柔石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无畏的勇气。他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历史的天空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理想和信念而不懈奋斗。
一审 | 刘芳 二审 | 陈志斌
三审 | 刘俊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