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凌晨,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法国巴黎举行,奥运概念在宁波这个“奥运冠军之城”显得特别火热。36年前,时年25岁的韩雅琴赢得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铜牌,第一次有宁波人站上奥运会领奖台,就此拉开了宁波冲击奥运奖牌的序幕。这个成绩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亚洲选手打破过欧美选手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韩雅琴不仅仅曾是一名运动员,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国军人!
韩雅琴于1963年出生,1978年入伍,1984年入党,慈溪市庵东镇新建村人,现年61岁,原海军水上运动大队皮划艇队高级教练,2020年12月退休。她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8次。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她夺得赛艇八人单浆有舵手2000米项目铜牌,为我国赛艇项目首次夺得奥运奖牌,也是宁波首枚奥运奖牌。现在,她是宁波市军休二中心的一名军休干部,她从部队退休后仍然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下面,让我们来倾听这位奥运会“巾帼英雄”的励志小故事。
读书时,韩雅琴因为个子比较高,被老师选中进入体育班,那时候她练的是篮球。进入高一没多久,韩雅琴在同一天收到八一划船队和浙江省女篮的通知书。“当时觉得水面上划船荡荡悠悠蛮有意思,还有内心一股对军人的崇拜”,所以韩雅琴最后选择加入八一划船队,成为一名赛艇队员,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年仅15岁的韩雅琴应征入伍,走进了设在湖边的解放军划船队驻地,开启了她长达42年的军旅生涯。
入队训练后,韩雅琴发现训练的艰苦超出她的想象。上午32公里单人艇、下午28公里单人艇,风雨无阻,不分寒暑。夏天40℃以上的高温坚持训练,到了冬天,如果遇到湖面结冰,教练就驾驶快艇把冰撞开,继续训练。
相比于老队员,从篮球转到赛艇的韩雅琴技术稍显稚嫩。为了能够追上别人,韩雅琴唯一能做的就是苦练。靠着一股军人不服输的劲头,韩雅琴入队一年就达到了一般运动员二、三年才能达到的训练水平。也正是带着这股信念,她一路拼到了国家队,拼到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参加奥运会前代表团给我们的目标是‘突破’——这个突破是指进入前八名,因为之前我们国家这个项目在奥运会上没有成绩。”韩雅琴回忆,“但是我们队员都憋着劲要搏一下,有信心往前冲。”
到达奥运村后,意外发生了,韩雅琴发现腰伤“找上门”,一时甚至行动都吃力。“我担心影响全队士气,只跟一个队友讲了实情。”韩雅琴回忆。“豁出去拼了,腰拼断了也要划到底!”为了治疗腰伤,韩雅琴偷偷找到医生在腰部位置紧紧缠了两圈绷带,还打了三针封闭。
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赛艇决赛。发令枪响,中国队状态出色,出发后暂列第一;随着一阵急促的摇铃声,罗马尼亚队抢航犯规,所有赛艇都必须回到起点。
再次出发,紧张的中国队落到第五位。由于是背对终点划船,韩雅琴无法看到领先自己的对手,眼中只剩下当时场上的第六名,其余便是领先赛艇留下的水涡。
“追!”韩雅琴此时只有这样一个信念。
眼见中国队似离弦之箭,奋起猛追,最终第三个冲过终点,收获一枚宝贵的铜牌,韩雅琴成为第一个拿到奥运奖牌的宁波运动员。
上岸后,教练飞奔到码头,询问韩雅琴的伤势。“没事,拿到奖牌,哪怕腰断了也值。”韩雅琴激动地说。国旗升起的一刻,韩雅琴哭了。
苦尽甘来,方得始终。他们几乎不和任何武器装备打交道,却在各式各样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他们也不奔赴战火纷飞的第一线,却在遍布世界的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他们带着青春与热血,投身于不同的“战斗”当中,在看不到硝烟的战场上频奏凯歌、为国争荣。
在韩雅琴运动生涯中,还获得过1984年6月意大利米兰国际大学生运动会1000米和500米双人双桨金牌、1983年全国赛艇锦标赛1000米和500米单人双桨金牌、1984年全国优秀选才赛1000米和500米单人双桨金牌、1984年全国赛艇锦标赛1000米双人双桨冠军,担任大队领导兼高级教练期间,大队运动员共获得国内外比赛金牌60余枚。
一审 | 刘芳 二审 | 王晶
三审 | 刘俊
市军休二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