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军联盟
程云福郑重其事地将崇军联盟的牌子挂在门口最醒目的位置。记者 崔引/摄
曾经,他们都是军人。如今,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有所成就。一路走来,他们始终保持建功立业的奋进,更从未忘记回馈社会的担当。
“应该的”“这是件好事”……拿到“沉甸甸”的崇军联盟的牌子,他们说得很朴实,笑得很坦荡。
51岁的程云福经营的奉化云福生态养殖场,地处奉化区尚田街道冷西村的山间。硕大的“退伍老兵生态养殖场”招牌就竖在进山的路边,十分醒目。
受台风“烟花”和近段时间降水影响,山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程云福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他1995年退伍回到冷西村,从事种植和养殖,至今十余载。
草莓、水蜜桃、西瓜;放山猪、放山鸡、放山羊、放山牛……为了干好田间地头的这些农活,他几乎每天都钻在山里。
“我们就是靠天吃饭,赚点辛苦钱。”他憨笑着说。即便如此,在得知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崇军联盟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选择加入,“退役军人来我这里买农产品,可享受8.5折的优惠价。”
采访当天,程云福刚刚收到奉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的崇军联盟的牌子。他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把牌子挂在屋门口最醒目的位置。
他说,虽然自己的养殖场位置有些偏僻,但因为追求原生态、纯天然,产品品质有保障,这些年来也积攒了不少客户,销路还算可以,“其中也有来自奉化、余姚、宁海等地战友的帮衬和推销。”
“国家一直很照顾我们,我们理所应当要回报。”在他看来,崇军联盟这块牌子虽然不大,却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事实上,程云福寄予社会的“回报”远不止于此。他的儿子高中毕业后也被他送去当兵,“希望他能在部队好好干。”
何惠丰和战友们通过捐款等方式回馈社会。记者 崔引/摄
“我们共有50多家成员单位,第一批有7家加入崇军联盟。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发动和邀请更多成员单位参与到拥军、崇军的行动中来。”奉化区水蜜桃协会会长陈春发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春发在青岛当过4年半的兵。退役多年,但心中的“军人情结”从未褪色,“加入崇军联盟,营造拥军崇军的社会氛围,是件好事。”
陈春发经营的宁波市德馨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宁波最大的水蜜桃生产基地。在发动成员单位加入崇军联盟的同时,他也以身作则,“退役军人到基地来采摘的,同样可以享受8.5折的优惠。”
水蜜桃是奉化的特色农产品,眼下又是水蜜桃上市的时节。水蜜桃协会成员单位的加盟,无疑是打响了“崇军联盟”的一张“地域特色牌”。
同样“组团”加入崇军联盟的还有奉化区机动车维修配件行业协会摩托车(电动车)分会。目前有11家成员单位加入崇军联盟。
分会会长、宁波奉化丰舆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惠丰说,他打算下次召开理事会时一并把崇军联盟的牌子分发给加入联盟的成员单位,“仪式感还是要有的。”
除了为退役军人购车提供车价、工时费优惠外,何惠丰说,招工录用退役军人的,也将提供一定的补贴。
“当过兵、扛过枪,不是兄弟亲似兄弟。”何惠丰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在安徽的武警部队当兵,时隔多年,战友间仍保持联系,“我们的皖武警退伍老兵现在有96人。”
大家聚在一起可不止“讲过去的故事”那么简单,也聚在一起做了不少回馈社会的事。采访当天,30多位退伍老兵刚刚收到定向捐赠河南的证书。而在去年疫情影响期间,“90%的战友都捐款给了医疗队。”何惠丰说。
不仅在各自的行业努力耕耘,还勇担责任,从各种渠道回馈社会的关心关爱,在他们身上闪耀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