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出征”隔离观察点,他们说:“我曾是军人,我先上!” “我曾是军嫂,我要上!”
  • 来源: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时间:2020-03-12 20:40:20
  • 阅读:
  • 榭北作为大榭开发区项目最集中、返工人数最多的区域,复工防疫压力较大,为此,大榭开发区在榭北迅速设立全区第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并组建一支由7名退役军人、军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行动党小组,快速行动、集中攻坚,取得实际成效。

    迅速组建“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过硬队伍

    “我曾是军人,我先上!”“我曾是军嫂,我要上!”在收到组织的召集令后,短短5分钟,就有30多名同志提出报名申请。经过组织综合考虑、认真挑选,2月1日,榭北医学观察点行动党小组正式成立并第一时间进点入驻,四名“前军人”加四名“军嫂”,在大榭榭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再次“出征”。

    组长叶进军是一名有着20多年军龄的副团级转业干部,具有丰富的统筹协调经验;医疗组塔晶、刘祥燕都是大榭医院的青年骨干,临床经验丰富;工作组胡旭明、沈作刚、孙声飞、郑晓燕也是根据所从事工作的岗位特点,分别负责矛盾调解、数据报送、后勤服务等工作,做到各取所长、责任到人,全天候24小时轮班值守。

    作为组长,老叶既是统筹全局的指挥员,也是身先士卒的战斗员,将近20天来始终保持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有一次,老叶竟然靠在门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大家笑称,老叶这次练就了“站着也能睡着” 的特异功能。    

    磨炼“行有章法、步步为赢”的攻坚战法

    行动党小组实行军事化管理,从隔离对象接收到信息采集登记、情况汇报、安置入住、医疗跟踪到解除隔离,制订了《隔离对象接收处置流程》等11项标准化流程,确保无论被隔离对象什么时候到观察点,都能规范接收。

    截至2月18日,该隔离点已累计接收被隔离对象90人,其中,2月11日接收隔离对象29人为单日最高。在当天接收的众多被隔离对象中,最让小组成员们印象深刻的就是来自某企业的张某。

    张某是台州人,2月1日从老家自驾返回大榭自行居家隔离,2月7日出现低热症状,经区防控办送至北仑人民医院抽血、胸片检测无异常,但体温还是偏高,又被送至北仑滨海新城医院经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1日下午送回榭北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到观察点的初期,张某因多次转院隔离检测,产生了自己体温忽高忽低、难以捉摸的焦虑,一会儿觉得是因为自身处于特殊时期、一会儿觉得是空调温度打太高、一会儿认为是温度计有问题,不愿意配合隔离观察的相关规定,甚至多次提出减少隔离时间、更换房间等要求。

    行动党小组将张某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叶进军借送餐等机会跟她谈心聊天,掌握其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沈作刚对其个人信息和行动轨迹进行更深一步采集和挖掘;塔晶、刘祥燕两位医护人员则将其每日两次体温检测调整为每1-2小时检测一次,不厌其烦地进行专业解答;郑晓燕等同志时刻关注其生活需求,尽量做到有求必应,她的体温也逐步趋于平稳,安心接受隔离。

    胸怀“隔离不隔情、隔墙不隔爱”的真心

    行动党小组成员对自我要求是“百炼钢”,对待工作和被隔离对象却用尽了“绕指柔”。2月8日早上,党小组成员郑晓燕在为隔离对象周阿姨进行生活垃圾清理时,发现她情绪十分低落,独自在房间默默流泪。经询问得知,原来周阿姨来自安徽阜阳,年后随家人从老家返回大榭,途径杭州滞留,按照疫情管控要求属于一类管理对象需要进行隔离。然而,周阿姨和老伴儿、两个儿子、孙子等7人一起租住在大榭3室一厅房屋,不符合单独居家隔离要求,她和4名亲人被安置到榭北医学观察点,剩余3人居家隔离。

    想到与家人分隔,又不会用智能手机,已经好多天没有见过她的宝贝孙子了。老人虽然理解,但是还是忍不住有些伤心。

    郑晓燕先是安慰了老人,随后通过登记信息查询、联系到了周阿姨的儿子。在周阿姨拿着郑晓燕的手机通过微信视频聊天时,看着小孙子,周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天气阴冷潮湿,晓燕白天还帮老人烘烤床单,老叶还联系了社区,为老人居家隔离的3名亲人提供代购生活用品等服务。老人一连好几日的失落的心情也一扫而空。

    2月8日还是是元宵节,党小组联系志愿者为被隔离对象送来了汤圆。当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送到房间时,大家纷纷为这份细心暖心而感动。

    有位隔离对象临走前在观察点微信群里说:“原以为观察点是孤独冰冷的,但正是叶组长、塔医生、小郑他们用热心、耐心让疫情和隔离变得不再那么可怕,这里是隔离疫情、不隔离爱的安心站、暖心站……”